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聚焦

走在前列 争创一流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3-03-22 15:52作者: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来源:南京日报阅读:字号:

2022年是滁州建市30周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困难挑战,滁州市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2022年滁州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1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7.9亿元,均居安徽省第三;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居安徽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居安徽省第三、第五。在“赛马”评议中,经济运行连续四个季度安徽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安徽省第一。获评安徽省信访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实施“双招双引” 扩大有效投资

滁州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实施“双招双引”质量突破年、有效投资攻坚年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连续三个季度获安徽省投资“赛马”表扬激励。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疫情期间做到联系、洽谈、跟踪、感情、责任“五个不断”。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常态化、接待客商,每周轮番出征招商,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观摩,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双月座谈会。实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创新“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链党委、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模式,推深做实“八大产业链”。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即召开全市“双招双引”暨深化“一改两为”工作动员大会,集中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超530亿元。当前,全市正开展招商引资春季攻势活动,组建43个县干招商小组,在异地滁州商会设立12个“双招双引”工作站。今年以来,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00多个。

该市建立项目建设闭环管理机制,去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78个、新开工480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20个,天合光能等一批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在全省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全覆盖。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3000个、总投资超2.5万亿元。今年储备第一批省重点项目个数1020个、总投资8481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今年一季度参加全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107个、总投资7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2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第三。

为用好第一资源,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滁州市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升级版,建立八大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组织开展“千企百校·智汇滁州”大学生云招引、揭榜挂帅系列人才活动。全年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2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2名、大学生1.6万名,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大力开展“新滁商”“制造匠才”、乡村振兴人才等专项行动,首设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和“苏滁定制班”,全年新培训优秀企业家、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突破5万人,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产业创新团队近50个,形成创新成果380多项。突出省级以上人才项目争先进位,新培育外籍院士两名,新培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数居全省第二。

长三角一体化 争当“排头兵”

滁州与南京山水相连,地域相近,人缘相亲。作为安徽东向发展“东大门”,去年以来,该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充分发挥“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加快与南京同城化步伐,全力提升在一体化中的嵌入水平,争当安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

推动平台共建“一体化”。截至目前,滁州共与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共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4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4个,跨省合作平台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第一。顶山—汊河12.9平方公里、浦口—南谯13.9平方公里启动区加快建设,累计落户亿元以上项目26个、总投资676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捷泰一期、博晶、华瑞微、亚芯微等项目建成(试)投产,初步形成了一个大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天长—六合、明光—盱眙功能区加快建设。中新苏滁高新区合作共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20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入驻工业企业280余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专精特新及外资项目众多,来自沪苏浙的项目占比七成以上,连续6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前30强。去年,滁州在全省率先揭牌成立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3个宁滁皖北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规划面积分别达8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共15.5平方公里,聚焦光电配套、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已签约落地高端锂电材料、光伏、大型钢结构件生产制造等1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

织密交通互联“一张网”。北沿江高铁开工建设,合新高铁、宁淮铁路加快建设,滁宁城际滁州段工程基本完工、即将试运营。滁合高速第二通道开工建设,明巢、来六、宁洛改扩建等加快推进,滁天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均居全省第一。明光、天长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构建了通往沪苏浙8条高铁、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的综合立体大通道,开通至南京公交班线5条、实现公交“一卡通”。

打造产业协作“一条链”。立足长三角区位优势,全年新签亿元项目478个,八大产业链项目占比70%,较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承接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占比50%。光明乳业、亿晶光电、飞利浦智能家电等一批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户或开工建设。建立宁滁工业领域深化产业协同工作机制,签署年度产业合作协议,编制产业链合作基础资源图、重点企业名录和产业合作清单,组织企业参加南京供应链对接会。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7个,全年销往长三角地区农产品超400亿元。

下好生态保护“一盘棋”。共保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开展“坚守断面保碧水”专项行动,与周边城市共享环境信息数据,落实跨界水体水污染防治措施,协商滁河陈浅断面新一轮生态补偿机制。共促大气质量持续提升,开展“秋冬会战保健康”“战臭氧保优良”两个季节性专项攻坚行动。共筑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签订《南京都市圈跨区域环境污染执法联动工作方案》,开展宁滁两地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联合执法检查,提升固废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水平。成功创成“国家森林城市”。

推动服务共享“一家亲”。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持续深化与长三角各大医院合作,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00个,实现共建共享市域全覆盖,近3年派出100余名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深化教育合作。承办南京都市圈职业技能赛,共同举办招聘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校区一期建成,4000名学生已入学。与上海杨浦区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推进文化旅游合作。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都市圈跨域旅游线路,在南京、杭州等地举办滁州文旅专场推介会,成功举办“岭”您看滁州2022“千车万人游滁州”南京站首发团启动仪式,长三角文旅同城待遇不断推进。

聚力“一改两为” 创优营商环境

滁州市全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等高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省内对标先进、省外对标苏州”活动,出台全省首部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26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去年,企业群众平均办事环节减少10.23%,减少提交办事材料21.98%,平均审批时限减少34.38%,营商环境18项一级指标中,7项流程缩短、11项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企业帮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行“企业服务包”制度。“诊千企、优环境、促和谐”活动获评全国工商联系统年度实践创新奖。

该市坚持每月召开企业家早餐会,每季度召开营商环境分析会、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每年召开考核总评会,定期组织“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去年全市共开展现场集中办公700余场、走访调研企业3.2万家次、解决问题2.97万个。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300余个;深入实施“万千百十”要素保障主题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近300场,助企招工1.8万人,解决工业用地2062亩,兑现惠企资金5.4亿元。

弘扬改革精神 增进民生福祉

去年,滁州市新增10项国家级、11项省级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3项“国字号”整市试点扎实推进。稳粮保供、综合医改以及全国首笔“宅改贷”金融创新产品、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全国首个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落地、全省首批林业碳票发放并完成首单交易等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全面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2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中国光伏材料创新应用研究中心、安徽省半导体与智能传感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双百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滁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进位,增速居全省第一。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一产“两强一增”成效明显。新建成高标准农田70万亩、居全省第一,农业“大托管”面积达10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成功举办长三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成果丰硕。连续两年举办中国光伏行业大会,加快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全球光伏20强企业有9家落户滁州,光伏组件、玻璃、电池产能分别占全省60%、50%、50%以上,占全国11%、21%、6%以上,光伏产业产值实现翻番、突破800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智能家电、食品产业产值均占全省1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213家、居全省第二。三产“锻长补短”扎实推进。去年新增限上单位616家、总数达2105家。各项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4000亿元。A股上市企业累计达16家,居全省第三。成功组建注册资本30亿元的八大产业链母基金。政府类基金发展到46只,总规模500亿元,已投资项目132个,总金额189亿元、居全省前列。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深入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一。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安徽科技学院滁州校区启动建设,滁州学院“申硕更大”扎实推进。圆满承办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八届省残运会、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首次复评,获批国家森林城市。全市PM2.5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个断面水质符合国家考核要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获全省优秀等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